本文共 189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<1>Collection(只能存放一个值)
|- 主要功能:用于输出使用
|- 子接口:List(允许有重复的元素,而且加入的顺序就是输出的顺序)
|- 子类:ArrayList,是在Java 2之后推出的,是新的类,是使用异步处理方式,其性能较高
|- 子类:Vector,是在JDK 1.0的时候就推出,因为是旧的类,有很多List所没有的功能,是使用同步处理方式,其线程安全性较高,会比较慢。使用Vector除了可以使用Iterator输出之外,也可以使用Enumeration进行输出。两者是通用的。Vector子类允许直接使用addElement(Object obj),也是可以向集合中加入元素的。
|- 自己新增的方法:
|- 取每一个对象:public Object get(int ind) ;
|- 子类:Stack(栈)
|- 子接口:Set(不允许有重复元素,重复元素会替换)?如何可以区分重复元素呢?
|- 子类:HashSet:是无序列存放
|- 子类:TreeSet:有序存放,是通过Comparable接口完成的
|- 常用方法:
|- 增加一个对象:public boolean add(Object obj)
|- 取得类集的长度:public int size() ;
|- 判断集合中的内容是否为空:public boolean isEmpty()
|- 删除一个对象:public boolean remove(Object obj) :就必须牵扯到对象的比较状态。
|- 实例化Iterator对象:public Iterator iterator() ;
<2>JDK 1.5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输出操作:for…each语句。
<3>Iterator接口输出是最常见的
|- 常用方法
|- public boolean hasNext():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
|- public Object next():取出下一个元素
|- 子接口:ListIterator,可以进行双向输出,只对于List接口有用
|- 常用方法:具备了Iterator接口中的全部内容
|-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()
|- public Object previous()
<4>Enumeration(在1.5之后也加入、泛型支持哈~)
|- 常用方法:
|-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:public boolean hasMoreElements()
|- 取出元素:public Object element()
5、 Map(存放一对值)
|- 功能:与Collection的功能不一样,Map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查找使用的。
|- 注意点:
|- 使用Map操作时,不能直接使用Iterator进行输出。
|- 而且里面不能有重复key。
|- 如果非要使用Iterator进行输出,则必须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操作:
|- Map --> Set --> Iterator --> Map.Entry --> key与value的分离
|- 常用子类:
|- HashMap:无序存放,是新的类,是JDK 1.2时推出的,是异步处理,性能较高
|- Hashtable:是旧的类,是JDK 1.0时推出的,是线程安全的,性能较低
|- Properties(重点):属性文件操作类
|- TreeMap:有序存放
|- 常用方法:
|- 向集合中保存数据:public Object put(Object key,Object value):返回的是value
|- 从集合中查找数据:public Object get(Object key):根据key查找。
|- 将Map数据变为Set实例:Set> entrySet()
|- 将全部的key变为set实例:Set keySet()
|- 将全部的vlaue变为Collection接口实例:Collection values()
|- Map.Entry:保存key与value
|- public Object getKey()
|- public Object getValue()
转载于:https://blog.51cto.com/14311959/2394162